密之梦依,香期之后然可风波港加
最近JPEX暴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让不少人开始质疑香港发展加密货币的决心。说实话,作为业内人士,我倒觉得这次事件反而凸显了香港监管框架的前瞻性。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:哪个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没有经历过阵痛?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。 记得9月中旬那个周末,我的加密圈子都在疯传JPEX突然提高提现手续费的消息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操作我就知道要出大事了。果然,上千投资者被套,预计损失高达10亿港元。这事确实闹得很难看,我有个做传统金融的朋友还调侃说:"香港已经有赛马会了,何必再搞个Web3赌场?" 但是,正如2008年次贷危机催生了更严格的金融监管一样,JPEX事件反倒是给了香港一个完善监管的好机会。我们的发牌制度就像是一把筛子,能把不合格的参与者挡在门外。说实话,如果没有这次事件,可能很多人还意识不到监管的重要性。 最近和几位基金经理聊天,发现他们现在谈加密货币的口吻完全变了。以前都是"比特币能涨到10万吗"这样的投机性话题,现在讨论的却是"如何用区块链优化跨境结算""资产代币化的合规路径"这样的专业议题。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,香港金管局最近在搞代币化绿色债券试点,这可不是什么空气项目,而是有真实价值的环保资产。证监会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投资产品代币化的细则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展。 说到实际应用,不得不提东南亚的Grab。这个拥有1.8亿用户的"超级应用"最近上线了Web3钱包,用新加坡元稳定币就能直接消费。我上周在新加坡出差时特意试了试,买杯咖啡的体验和普通电子支付几乎没差别。这种接地气的应用,才是加密技术真正该走的方向。 在基础设施方面,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研发智能合约钱包、MPC多方计算钱包这些专业级产品。为什么?因为机构客户来了,他们对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要求可不是散户能比的。 说实话,我很怀念2017年那种全民炒币的狂热氛围,但这种非理性繁荣终究不可持续。现在的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蜕变,就像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重生。AI之所以能获得机构青睐,不就是因为它能创造真实价值吗?加密技术同样需要证明这一点。 虽然JPEX事件给行业抹了黑,但稳定币的发展、支付场景的拓展、现实资产代币化的推进,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。在我看来,香港的加密雄心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止步,反而会在规范中走得更远。 (作者系全球顶尖加密托管服务商Cobo首席运营官)危机中的转机
机构玩家的入场信号
科技落地的真实案例
泡沫褪去,价值凸显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上涨还需最后一把火,当前多看少动为妙
- 开发者的福音:如何巧妙利用NFTScan API挖掘zkSync上的NFT金矿
- BitVM:比特币智能合约的革命性突破
- 11月加密货币市场:这些关键事件不容错过
- 币圈情绪跌入冰点:恐惧与贪婪指数揭示投资者真实心态
- Arbitrum豪掷1亿美元:是真金白银的激励还是监管雷区?
- 牛市见顶的三大信号,老韭菜的血泪经验
- 15年过去,RWA真的能成为金融市场的下一个风口吗?
- SBF世纪审判倒计时:一场关乎加密行业命运的法庭对决
- 11.3比特币行情观察:震荡市中的机会与风险
- 美国CBDC陷入僵局:USDT能否坐收渔利?
- Web3合规革命:zCloak推出颠覆性全链KYC方案
- 当NFT遇上智能钱包:ERC-6551带来的革命性变革
- 美联储和Swift联手布局:传统金融的绝地反击
- 香港金融科技新蓝图:让科技赋能实体经济,打造未来金融生态
- 从币圈神话到阶下囚:SBF欺诈案的世纪审判落幕
- Web3就业市场观察:远程办公成主流,美国仍是人才高地
- 比特币冲破35000美元的风暴眼:一场资本狂欢的前奏
- 重磅!ZORA空投攻略来了,老司机带你轻松上车
- XRP强势反弹:9%暴涨背后蕴藏的市场玄机
- 搜索
-